王女士站在客厅里,看着茶几上的血糖记录表,很是不解!
最近三个月,她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了胰岛素治疗,但血糖水平总是难以达到理想范围,每天早上测量空腹血糖仍然高于7 mmol/L,有时候餐后血糖也偏高,这可咋办?
吃降糖药效果不行,改注射的胰岛素,现在看着胰岛素也不行,这可怎么办啊?
打着胰岛素,空腹血糖高于7,或餐后血糖高于10,别陷入4个误区
王女士遇到的困境,可能不少糖友也遇到过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医生提醒大家: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就像是一把调控血糖的“钥匙”,打开了控制血糖的通路。然而,即便用上了这把钥匙,也有可能因为方式不当,导致血糖依然失控。
就像试图打开一扇复杂的锁,却因方向错误或者力度不足而功亏一篑。以下四个误区是许多患者可能会陷入的“陷阱”,一旦忽视,血糖管理就容易脱轨。
误区一:胰岛素剂量不足
剂量不足是胰岛素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,尤其在初始阶段。
许多患者担心胰岛素剂量过高会引发低血糖,于是选择保守用量。然而,研究表明,剂量不足可能导致血糖长期处于高位,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。一项发表在《糖尿病治疗进展》(Diabetes Care)上的研究(2020年)指出,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,约有35%是因为胰岛素剂量未达到治疗需求。
关于这一点,其实可能不只是糖友,需要长期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也是一样,总担心吃药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,所以总想着少吃一点,再少吃一些,但是,大家有没有想过呢?
如果因为剂量不足,而导致效果不佳的话,之前吃进体内的这些药物不是更冤吗?
具体的用法用量的话,还是要根据医生交代的来,医生并非随心所欲的告诉你吃多少,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。医生通常会通过“起始-调整-维持”的方式逐步增加剂量。起始阶段,医生给出安全剂量;调整阶段,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逐步优化剂量;维持阶段,则需要患者定期复查并做微调。
而这也是王女士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,王女士注射的基础胰岛素剂量起初为10单位,但血糖仍然偏高。她的医生建议她每天增加1单位,直到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/L以下。然而,王女士害怕低血糖,坚持不调整剂量,结果空腹血糖一直徘徊在8-9 mmol/L之间,导致后续并发症风险增加......
误区二:注射时间不当
注射时间不当,也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一大问题。
有些患者可能单纯没有留意注射时间,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其他的事情耽误了,但是,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,医生还是劝大家要按时注射胰岛素。
注射时间不当,就像列车偏离轨道,再强的动力也难以顺利抵达目的地。
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规律的注射习惯。
医生建议患者使用手机闹钟或提醒装置,确保按时注射;如果使用的是长效胰岛素,每天固定时间段进行皮下注射即可;中效胰岛素或者是混合胰岛素一般是在早饭和晚饭之前15-30分钟注射;短效的话,则需要在三餐前15-30分钟注射,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自己使用的是哪种胰岛素哦!
当然,分不清也没关系,重点是听从医生的安排,如果出现不适的话,及时和医生反馈。
误区三:注射部位固定
给大家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,就像灌溉农田,如果水渠长时间被泥沙堵塞,水流再强也难以顺畅灌溉作物。
胰岛素是需要长期应用的,如果外面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的话,可能会出现硬结,这一变化发生,可能会导致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变慢,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降糖效果!
所以说,尽管腹部注射胰岛素吸收最快,但是也不能只在腹部注射,大腿外侧、臀部等也可以进行胰岛素注射,我们可以轮换注射,如果大家摸不准的话,建议和主治医生提前沟通好这一问题。
误区四:饮食控制松懈
胰岛素治疗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放松饮食管理。
一项发表于《营养与糖尿病》(Nutrition and Diabetes,2019年)的研究表明,那些未能严格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,即使接受胰岛素治疗,其血糖波动也显著高于饮食控制良好的患者。
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,单靠胰岛素的话,降糖效果很难达到一个好的效果;我们不能过于依靠胰岛素,生活干预方面也不能忽视,饮食要注意,运动要坚持,休息别忽视,心态要放平,总之,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前提是,全面做出努力!
长期注射胰岛素,别放松警惕,当心这些潜在的风险
并且,医生提醒大家,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,也不能放松警惕!
正如驾驶一辆高性能的跑车,它可以带来快速和稳定,但如果不注意保养和细节,可能会发生意外。以下是长期注射胰岛素需要警惕的几个潜在风险。
首先,低血糖的风险始终需要重视。
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,但剂量过大、饮食不规律或运动量突增,都可能让血糖下降过低,出现低血糖的症状,如头晕、心悸、出冷汗甚至昏迷。
低血糖不仅让患者感到不适,还可能危及生命;关于低血糖,医生详细给大家讲讲,血糖太低的话,大脑可能最先扛不住!当血糖水平低于3.9 mmol/L时,大脑可能因缺乏足够的能量供应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,这种状况类似一台电脑突然断电,瞬间瘫痪。
低血糖的存在,对于心脏也是一种“冲击”!严重低血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使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,从而增加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概率。
再者,低血糖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。频繁的低血糖发作让一些患者对降糖治疗产生恐惧,甚至选择放弃胰岛素或药物治疗,结果导致血糖失控,形成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出现的恶性循环。
这种心理压力不仅影响治疗效果,还可能导致抑郁或焦虑等情绪问题。
针对低血糖,还有一点不容我们忽视的是:它往往发生在患者最不经意的时候,比如清晨刚起床或深夜睡眠时。这种不期而至的情况让许多患者倍感焦虑和无助,尤其是夜间低血糖,患者可能在睡梦中出现心慌、出冷汗,甚至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发生严重后果。
尤其是对于驾驶员、操作重型机械的工人等,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者来说,低血糖的突然发作更是危及生命的隐患。
那么,如果真的出现这一问题的话,我们该怎么办呢?如果出现头晕、心慌等轻度低血糖症状,患者可以喝半杯含糖饮料或吃几块糖块,通常能在几分钟内缓解症状;如果没有缓解的话,要尽快就医。
其次是体重增加的风险。
一项发表于《糖尿病与代谢研究》(Diabetes & Metabolism Research,2021年)的研究指出,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,体重平均增加了3%-5%。
大家想一下,为什么注射胰岛素还会有增加体重的风险呢?
胰岛素如何发挥功能的,大家还记得吗?胰岛素促进了葡萄糖的吸收,同时也会促进脂肪的储存。如果患者没有科学控制饮食或增加运动量,体重就可能逐渐上升。体重增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,更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,形成一种恶性循环。
因此,关于这一点,大家也别轻易忽视了!患者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规律的运动来控制体重。例如,可以选择低脂、低热量、高纤维的食物,并坚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或骑自行车。
此外,需要警惕的是长期血糖波动对器官的潜在损害。
胰岛素虽然能够帮助降低血糖,但如果患者控制不当,频繁的血糖波动仍可能对眼睛、肾脏、神经等器官造成损害。医学研究表明,血糖的大幅波动比稳定的高血糖更容易诱发并发症。
因此,患者在长期注射胰岛素的同时,必须定期监测血糖,避免出现“过山车式”的波动。
总的来说,胰岛素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帮手,但它并非“自动驾驶”的工具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科学规范地使用胰岛素,同时注意饮食、运动和心理健康,定期监测血糖并关注注射部位的状况。